滚动资讯:
五寨县妇联开展护林防火巾帼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宁武县开展2024年清明祭英烈活动 五台山景区召开党政联席会议 刘卓良出席并讲话 岢岚:暖心服务到门口 原平市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召开2024年卫生健康体育工作暨全面从严治 保德县第十一小学校举办“预防校园欺凌 构建平安校园”专题讲座 河曲县召开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工作动员会 定襄县举行全民义务植树暨第四届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月启动仪式 宁武县召开2024年使用衔接资金项目推进会 偏关县妇联:做好“家”文章 筑牢“廉”防线 静乐县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座谈会 神池县召开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题会 静乐县召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会 繁峙县召开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行动工作培训会 岢岚县文化和旅游局安全知识宣传“进校园”活动 代县住建局直达基层 服务温暖群众 关于五寨三号专用线(五寨站26#道岔-Y1#道岔间线路) 2km150m 至2k 忻州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宣传主题活动 原平市长常永峰深入神源矿业进行督导检查 定襄县“两不一欠”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4年中共保德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河曲:践行“千万工程” 推进农村庭院经济“大发展” 神池县召开上半年征兵审批定兵会 宁武双万吨环保煤炭物流园:打造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忻府区法院举行健步行及普法宣传活动 偏关县第二十一届赛羊大会胜利闭幕 原平市领导调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繁峙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农资调研工作 代县召开 “巾帼逐梦现代化 共绘雁门新图景”妇女手工业发展座谈 河曲刘家塔镇山庄头村:肉牛养殖让村集体经济“牛”起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舆情 > 舆情案例

干部醉驾致人死亡不入刑 法院判决不应存在“特殊待遇”

时间:2019-01-30 11:45:04 来源:中正舆情
媒体观点

  澎湃新闻:干部撞死环卫工免刑,会留下哪些不良暗示?

  毛某某是县工商局干部,一位在当地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公务人员。而被害人是一名环卫工人,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劳动者。当然,绝不能据此判定法院在量刑上有意倾向于前者,但这样一个疑窦重重的判决结果,难免让公众浮想联翩。难道说,只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这种不良暗示若流行于舆论场,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在没有清晰和明确的证据之前,不必过度诠释或胡乱猜测毛某某被轻判的缘由。只是,既然当地政府选择向公众通报干部酒驾醉驾典型案例,就要考虑到此事可能引起的反响。想要达到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效果,当地有关部门,尤其是司法部门,不妨更进一步,对毛某某案件的相关细节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此方能服众。

  北青报:干部撞死人获免刑责须有合理解释

  这起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一方是县工商局干部,在当地算是有“背景”的公职人员,受害者一方是一名环卫工人,典型的普通劳动者,肇事者醉驾超速撞死人环卫工人,支付了80万元赔偿金,就被法院判处免予刑事处罚,如此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自然会引发舆论批评质疑。尽管法院方面解释说,毛某某之所以被轻判,与他具有自首情节,且在案发后积极协商被害人家属,赔偿对方80万元并取得对方谅解有关,但仍然难以消除所谓“干部醉驾撞死人,花钱赔偿就没事”的质疑。

  侠客岛:党员干部醉驾撞死环卫工却免于刑责?切忌“恶的示范”

  人民群众对案件的审判毫不知情,一旦终审落槌,判决结果却能够引发巨大的“道德震撼”。

  与此同时,官方往往意料不到信息被公布会引起这样的道德愤怒和网络动员。在全程媒体、全员媒体的时代,很多法院依然意识不到相关判决带来的社会影响和舆情风险。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干部以其特殊的身份,在行动上更具有示范效应,在舆论中更容易成为关注对象;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决定着党的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给自己的行为框出“底线”、划定“红线”、架起“高压线”。

网民观点摘录

  @先来一手:高晓松是赔不起钱吗?

  @间谍大师i :这有点过分了吧,难道杀个人赔了钱,家属谅解了,也可以放了?

  @张士杰Jeffery:重新审判吧,另外麻烦追究下当时法院审理案子的审判长的责任吧,另外也要查下私下肇事者和审判长及院长是否有收受贿赂情节。肇事者不该再从事任何国家公职。

  @爱生活爱咖啡2015: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公务员,哪里来的80万,是否需要解释下收入来源?

  @mia-yh:醉驾是明确违法,取得谅解就可以免除刑罚??以后是不是所有违法只要取得被害人谅解都可以免除刑罚??

  @勇敢无敌小飞鹰:党员干部违法首先就得被开除党籍,这种醉驾致死还能免于刑事处罚的不仅仅是当地法院的失职,当地纪委监委也有责任!

舆情观察

  在甘肃陇西县纪检监网发布的醉驾案例通报中,陇西县工商局干部醉驾超速导致环卫工人死亡的事件赫然在列,然而地方法院判决其撤职,留党察看的处分却引起外界舆论的热烈讨论。关于此次事件中当事人种种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地方司法机关的判罚是否力度过轻,是否存在刻意包庇等疑问不仅让此起案件判决的公允性产生动摇,也让当地法院,相关部门陷入了空前的舆情危机之中。

  在此次事件当中,地方法院在舆情处置上存在着多处不当,在事故发生后的审理过程中,并未对外公示事件审理的具体流程以及强有力的判罚依据,量刑缺乏权威性,致使舆情隐生裂痕。而在判决之后,地方法院也并未提前做好前置危机舆情的处理和预防,将此尚具争议的案件判罚结果公示于醉驾案例通报之中,引发外界关注最终导致负面舆情集中爆发。

  回顾整起事件,地方司法部门对于身为公职人员却违反多项法律及党纪的当事人判决是否量刑过轻是整起舆论的关注焦点,司法部门对于案件肇事人的判罚是否入刑直接影响了当事人是否会被“双开”。而在此起事件之前的类似案件中,司法部门对于此类事件的判决多以刑事处理为主,成为了导致外部舆情升级恶化的重要因素。而涉事法院在察觉到舆情扩散的危机时也立刻做出了应对,发布了通告,表明对此案件展开专项评查,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负面舆情的受众面,抑制了不利舆情的横向扩散。

  此次事件发生后,地方法院应加强自查,对于案件判决的量刑是否合适进行严格的评查、对于案件判决依据严格考证、对于案件参审人员进行详细了解,并给予外界一个合理的说法,避免因此事件导致负面舆情纵向传播,损害整个司法体系在公众心中的权威及形象,破坏检查机关应有的公正立场。除此以外,相关部门也应查明外界尚存的疑问,诸如肇事人员的资金来源,检查机关内是否存在部分人员渎职庇护等行为,并且及时公示调查进度和结果,进一步平息外部不利舆论。而地方法院更应以此为例做好自省自律,在未来案件的判决中严肃参照相关法规,条例的量刑建议进行判决,对于涉事公职人员一视同仁,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司法形象,同时避免部分人员徇私包庇,造成冤假错案进而掀起新一轮的负面舆情,动摇整个司法系统及政府权威的根基,加剧民众和政府的紧张关系。

责任编辑:wuye

分享到:
0
互联网舆情忻州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互联网舆情忻州”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互联网舆情忻州(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互联网舆情忻州”。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互联网舆情忻州)”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联系电话:18295883981  邮箱:hlwyqxz@163.com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互联网舆情忻州新闻中心|备案信息:晋ICP备17010630号-1|投稿邮箱:hlwyqxz@163.com

Copyright ©2010-2020 互联网舆情忻州 www.hlwyqxz.com, All Rights Res